789987手游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789987手游网 > 资讯攻略 > 卢沟桥事变:揭秘“七七事变”的历史风云

卢沟桥事变:揭秘“七七事变”的历史风云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20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今北京)的西南方向,卢沟桥畔的枪声划破了夜的宁静,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就此拉开序幕。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端。

卢沟桥事变:揭秘“七七事变”的历史风云 1

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约十三公里处,是当时北平西南交通的咽喉要道,地处平汉、平绥、北宁三条铁路线的交叉中心,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事变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在这样的背景下,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日本华北驻屯军早有计划地盯上了卢沟桥,企图通过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联系,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晚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然而,日军并未就此罢休,反而迅速包围了宛平县城。

7月8日凌晨,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然而,就在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凌晨4时50分,日军突然发动炮击,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攻城第一枪。同一天内,日军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战歌。

七七事变的发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事变的第二天,中国我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时,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也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等人,要求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然而,日军的进攻并未停止。7月11日起,日军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7月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浴血抵抗,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

在天津方面,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七七事变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事变后,全国上下一致团结发动抗战,成为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点。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政治格局上,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各大党派取消反蒋纲领,一致拥护国民政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这标志着中国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党派、各阶层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经济格局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和调配,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同时鼓励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以支援前线。

在军事上,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了全面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军队成功地牵制了日军的进攻势头,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七七事变还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使中华民族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危机和奋斗的方向。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此外,七七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帮助中国度过了经济困难时期。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加强,许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支援抗战,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总之,七七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端,也对中国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教训、珍视和平、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