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方舱医院名称的由来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28
为啥叫方舱医院呢
方舱医院,这一名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设施,更是一种现代化、机动性强、功能全面的医疗系统。那么,为啥叫方舱医院呢?本文将详细解析其由来、发展、功能及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方舱医院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野战医疗系统。当时,美军为了适应越南战争的需要,率先将自给式可运输的野战医院投入战场使用。这种医院系统采用方舱、可扩展帐篷、充气帐篷相结合的组合方式,可组成不同规模的野战医院,为战场上的伤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这一创新不仅为野战卫生装备提供了新的应用手段,也标志着野战医院方舱化道路的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舱医院的形式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德、法等国家纷纷研制出了采用越野汽车底盘载运的拖车或半挂拖车式组合系统。例如,英国研制的由26辆拖车组成的方舱医院系统,拖车连接后形成一条由防水帆布组成的穹顶式中央通道,拥有40张床位、2个重症监护室、1个手术室,以及临床化验室、X线室、药房、灭菌物品中心供应室等多个辅助设施。这些系统全部装有空调,机动性强,具有三防能力,极大地提升了野战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
进入20世纪80至90年代,方舱医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美、英、法、德等国家外,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也研发了类型各异、组成规模不同的方舱医院系统。其中,德国的“移动式医院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积木式”组合结构,可根据不同要求组成不同科室,全部医院系统可组成19个医疗科室和配套单元,能够完成普通外科、五官科、妇科等多种救治任务。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舱内医疗设备水平也逐步提高,方舱系统中增加了CT方舱等医疗单元,数字化程度也逐步提升。
21世纪之后,方舱医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化作业能力提高,机动形式增多,同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升。这些改进使得方舱医院不仅适用于战争环境,更多地应用于地震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保障。美国、德国、俄国等国家基于本国国情,分别装备了各种机动野战医疗系统,如美国研制的MASH2000机动外科医院系统,由手术、化验、放射、药房、病房等机动医疗单元构成,手术通过量为60例/20小时,具有“三防”功能。
在中国,方舱医院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代方舱医院以野外医疗所为运营模式,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三部分构成。该装备由21台医疗方舱、26顶卫生帐篷、2台发电挂车构成,实现了建制医疗单位机动卫生装备单元模块化、装备结构通用化、设备配置标准化、总体构成系统化,增强了装备机动应变能力,形成了装备整体保障能力的系统优势。
第二代方舱医院在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和升级。它由方舱医疗单元、收容留治病房单元、生活资源保障单元三部分构成,包括5台扩展方舱、7台固定方舱和20顶VI型折叠式网架帐篷,全部展开后可形成一个100张床位的野外医院。二代方舱医院提高了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和核生化防护能力,创新了集卫勤指挥、医疗信息及远程会诊为一体的医院信息网络,自主研发了临床检验软件,集成了急救、手术等音视频信号采集、传输技术及设备,提高了伤员现场及远程救治能力。
方舱医院之所以被称为“方舱”,是因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医疗方舱。这些方舱通常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以根据需要快速组装和拆卸,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移动医疗平台。方舱医院具有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适应突发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因此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方舱医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为了应对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国家卫健委及相关单位在武汉建立了多所方舱医院。这些方舱医院依托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修建,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从2月5日武汉的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到3月10日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舱,这一段时间内,16家方舱医院共收治患者1.2万余人,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方舱医院的建设不仅有效缓解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难”问题,还使得轻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方舱医院的建设也体现了中国治理体系始终坚实“全国一盘棋”的显著优势。从决策执行到医疗人员配备,再到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支撑,以及病患收治康复,都需要各方协同、共同发力。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准备一定数量的方舱医院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扩充救治床位,减少对正常医疗资源的占用,实现“床等人”,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既保证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又保障老百姓的正常医疗服务需求。
如今,方舱医院仍然发挥着多种服务功能。在部分方舱闭舱之余,一部分由体育馆改造而成的方舱转变为发热门诊,也有一部分方舱升级成为亚定点医院。这些转变使得方舱医院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方舱医院之所以被称为“方舱”,是因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医疗方舱,这些方舱具有标准化、模块化、机动性强等特点,能够适应突发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方舱医院在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还体现了中国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方舱医院将继续在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