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立秋具体时刻是何时?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2
2019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8日
2019年的立秋时节,悄然而至,于公历8月8日与我们相遇。这一天,不仅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还是农历己亥年壬申月丁丑日,即农历七月初八,星期四。虽然这一天并非法定节假日,但因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意义,依然被人们所重视。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起点,进入了秋季,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在传统观念中,秋季是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的季节。
然而,虽然从立秋开始,暑去凉来,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但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通常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意义重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年。因为“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所以,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而在天文观测方面,立秋时节太阳的位置逐渐南移,太阳辐射的强度也相对减弱。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立秋后,每次降雨,气温都会明显下降一次,而“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同时,立秋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秋季干燥,宜食滋阴润燥之物。此时,人们可以多吃梨、藕、百合、萝卜、蜂蜜等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此外,秋季天气转凉,人们还需注意适时增添衣物,以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2019年的立秋是在公历8月8日这一天。它标志着秋季的开始,虽然此时天气仍然炎热,但已经逐渐走向凉爽。立秋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节气,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它提醒我们要关注自然界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适应即将到来的秋季。同时,立秋也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共同迎接秋天的到来,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生活的美好。
- 上一篇: 宇宙负片:定义与探索
- 下一篇: 东方绯想天蕾米:全面解析出招表,一击必中秘籍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