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987手游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789987手游网 > 资讯攻略 > 苏轼《水调歌头》:全文赏析与深度解读

苏轼《水调歌头》:全文赏析与深度解读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11

苏轼《水调歌头》全文及解释

苏轼《水调歌头》:全文赏析与深度解读 1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水调歌头》:全文赏析与深度解读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之夜。当时,苏轼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中秋节夜,皓月当空,苏轼与胞弟苏辙分别已七年,面对此情此景,他心潮起伏,挥笔而就,写下了这篇充满深情厚谊的词作。

词的开篇即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疑问,将读者带入一个皓月当空、把酒问天的意境之中。苏轼端起酒杯,遥问苍天,这明月究竟从何时开始照耀人间?这一问,既怀超宜兴致,高接混茫,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显示出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接下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苏轼以天上的宫阙比喻月亮,进一步描绘出月亮的神秘与美丽。他想知道,此刻天上的宫阙又是何年何月呢?这种对未知的探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三句,苏轼表达了自己想要乘风归去的愿望,但又担心天上的琼楼玉宇太过寒冷,自己无法承受。这里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留恋。他深知,虽然天上的世界美丽非凡,但那里毕竟太过寒冷,不如人间温暖。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苏轼以起舞弄清影的形象,描绘了月光下自己舞蹈的情景。他感到,与其在天上的仙境中忍受寒冷,不如在人间享受这温暖的月光。这种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现实的珍视,也体现了他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词的下片,苏轼转而描绘月光照进朱红色的楼阁、雕花的窗户,以及那些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眠的人们。“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细腻地刻画了月光的温柔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苏轼以责问的语气,向月亮发出疑问。他想知道,为什么月亮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满呢?这里既有对月亮的埋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苏轼以哲理的眼光,看待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他深知,人生本就充满了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是自古以来的事情,难以求全。这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苏轼以美好的祝愿作为结尾。他希望,无论人们身处何地,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色,都能拥有长久的人生。这种跨越时空的祝愿,不仅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从艺术成就上看,《水调歌头》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词的前半部分高屋建瓴,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后半部分峰回路转,纯用白描,人月双及,以哲理的眼光看待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更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和美好祝愿的佳作。苏轼在词中,既展现了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又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他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创造出一个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那份超越时空的深情厚谊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在仕途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这首《水调歌头》正是在他仕途失意、思念亲人之时所作。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一种豁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他相信,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美好祝愿,就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与亲人、与朋友、与世间万物共同享受这份美好与温暖。

《水调歌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美好的祝愿,成为历代传颂的佳作。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人们总会想起这首词,想起苏轼那份超越时空的深情厚谊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愿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保持一颗豁达超脱的心、一份热爱生活的情、一份美好祝愿的愿,共同享受这世间的美好与温暖。